第218章 鬼穀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小神 本章:第218章 鬼穀

    您可以在百度搜索“無字江山 酷筆記()”查找最新章節!

    教授說過一個好的考古者一定是一個雜家,要博文強識,要走出去身體力行,要懂得常人懂得的更要懂得常人所不懂的。

    正常大學生在如今的社會當中遇到的誘惑太多,而作為一個天生失聰者反而更容易排除幹擾專心致誌。這也許就是人們常說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吧。

    教授曾經在我大二的時候介紹了一位考古專業內非常了不起的教授,那時候他正在出一本書。在跟他的交談和請教當中徹底開闊了我的眼界。教授就是這樣的人,他清高孤傲但是卻又甘於在比自己更強更專業的大家跟前低頭虛心。

    這樣的品格值得我學習。

    那位教授說他多年以來痛感民眾對了解考古知識的需求與日俱增,但我們學界拿出來的麵向社會公眾的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介紹考古學知識和研究成果的著述卻比較匱乏,遠遠滿足不了民眾的需求。即便是有一些介紹考古學的著述,也多是以介紹考古發現為主,對主持這些考古發現和研究的考古人的介紹卻極為稀少。

    因此,社會公眾和考古人之間有一個無形“鴻溝”。考古學家在想什,做什,他們的學術經曆、治學心得、心路曆程等,這些十分生動、鮮活的“考古史”卻十分鮮為人知。

    而《考古學人訪談錄》正好彌補了之一空白。

    中國考古網就是這位教授所主辦的學科門戶網站,多年來他一直致力於宣傳考古學研究成果,同時積極探索公共考古活動的推廣,其中舉措之一即是精心組織了對考古學者們的專訪。

    《考古學人訪談錄》收錄了中國考古網對老、中、青考古學家的訪談,使讀者可以了解這些為中國考古學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的考古學家們從事考古發掘和相關考古研究的經曆和體會。訪談錄中收入的考古學家中,絕大多數是多年在田野考古第一線從事考古調查和發掘的學者。

    他們發掘的對象的時代和內容各不相同,有史前時期的村落,有曆史時期的都城,也有各個時期的墓地,可謂五花八門,豐富多彩。通過他們親身經曆和體會的講述,可以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還有的學者是從事諸如科技考古等通過其他田野考古之外的其它方法和手段進行考古研究的,這部分是考古學不同於一般人文社會科學的重要區別所在,同樣可以使讀者領略考古學的博大精深和與其它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的千絲萬縷的聯係,體會到考古學本身就是一個最大的交叉學科。

    雖然接受訪談的學者們的研究領域千差萬別,各具特色,但他們有幾個共同的特點。

    一是實事求是,嚴謹務實的治學精神。有一分材料說一分話,追求真理,言必有據,絕不故弄玄虛,嘩眾卻寵。在社會浮躁之風盛行的當下,考古學家的這種務實精神是特別值得提倡的。

    二是敬業和奉獻精神。這些考古學家多數已經從事考古學研究三、四十年,甚至更長,他們把畢生精力貢獻給了中國考古事業。考古工作需要到各地去進行田野考古調查和發掘,一年中有大半年出差在外,照顧不了家庭,自己的父母妻兒患病時往往不能陪在身邊。

    田野工作白天八小時在考古發掘現場,晚上回到駐地還要整理發掘記錄,撰寫發掘日記等,一忙就到了十一、二點,因此,每天工作時間往往達十幾個小時。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他們有一個信念就是,一定要把工作做好。

    三是艱苦奮鬥的精神。田野考古是室外作業,風吹、日曬、雨淋。一個發掘季節下來,白皙的皮膚會曬成“茄子皮”色,人會“顯老”好幾歲。春季刮大風,沙土會滿身滿臉,變成“土人”。

    夏季驟雨突襲,躲避不及,整個人頃刻變成“落湯雞”。酷暑季節,陽光暴曬,汗流浹背,汗水把衣服都濕透了,近視眼的人眼鏡片都被汗水浸濕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無字江山》,方便以後閱讀無字江山第218章 鬼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無字江山第218章 鬼穀並對無字江山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