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直立的意義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小神 本章:第387章 直立的意義

    您可以在百度搜索“無字江山 酷筆記()”查找最新章節!

    說的正是龍星的四時運行:“大明”,指璀璨明亮的蒼龍群星,“大明終始”,謂蒼龍星象之周天運行與農時歲序相終始;“六位”,指蒼龍周天運行過程中潛、見、躍、飛、悔、伏(無首)六個方位,六個方位標誌著從仲春到仲秋之間六個時令,故曰“六位時成”;蒼龍六宿禦天而行,標誌時序流轉,所謂“時乘六龍以禦天”也,群星流轉,則季節變換,寒暑推移,才有所謂“雲行雨施,品物流形。”

    伏羲始作八卦的傳說也可由此得以貼切的解釋。《係辭傳》雲:“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仰觀天象”之說,隱約流露出伏羲作八卦與原始天文學之間關係的消息,然而,伏羲所仰觀為何種天象?

    《易傳》卻語焉不詳。《易傳》所闕,《左傳》言之矣,《昭公十七年》雲:“大皞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大皞”亦即伏羲,正如所謂“炎帝以火紀”之意當為大火紀時,所謂“大皞以龍紀”,隻能理解為蒼龍紀時。

    伏羲“仰觀於天”而“始作八卦”,八卦謂八方,方位坐標既定,據以觀察龍星的方位就能判斷季節。

    龍星列宿之以龍為名、以龍為形,很可能並非像人們通常所認為的那樣,源於對列宿星象蜿蜒之勢的觀察和模擬,而是古人基於龍星列宿與時令的關聯而對列宿的想象和命名。滿天星鬥,紛繁迷離,本無一定之形,如何組織星象?把那幾顆星劃為一組?把它們想象為何種形象?如何為之命名?

    原無客觀之依據。命名緣乎意義,因此,古人對星象的命名,視其緣何關注星象、理解星象、因此賦予其何種意義而定。人們仰觀天文,無非是為了察乎時變,因此,星象的形象和名稱的來曆,例當由其與時序的關係求之。“龍”之本義為蟲,然則古人緣何以蟲命名龍星?上古時代,作為蒼龍之首的角宿暮見於東方之時,正值仲春時節,此時大地回春,春雷發奮,萬物複蘇,蟄伏了一冬的動物也開始蘇醒,是謂“驚蟄”。《夏小正》雲:“昆小蟲抵蚳。昆者,眾也,由魂魂也。

    由魂魂也者,動也,小蟲動也。”《逸周書"時訓解》雲:“立春之日,東風解凍,又五日,蟄蟲始振,皆謂驚蟄。”《月令》雲:“仲春之月,……雷乃發聲,始電,蟄蟲鹹動,啟戶始出。”龍星升天既為百蟲驚蟄之標誌,故被命名為“龍”,而絡繹上升的東方列宿,在古人的心目中也就呈現為龍的形象。《說文解字》雲:“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既謂之“鱗蟲之長”,則必為地上的爬蟲無疑,又謂之“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則顯然指天上的龍星,則在古人觀念中,天上之龍與地上之龍已渾然不分矣。

    綜上所述,龍星是農耕先民觀象授時的主要天象依據,龍星周天,升降四野,恰與農時節令相吻合,“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因而成為古人了解時間和歲時的主要依據。

    而時間為生民日用所不可或離,歲時更與農業豐欠、國家治亂密不可分,因此,四時巡天的龍星成為天道神性的體現,成為古人萬民共瞻的對象,並進而成為古人敬祀和崇奉的神物,宜矣。

    《周易"係辭傳》雲:“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可以用來說地上的卦象,可以用來說天上的龍星,更可用來說明作為華夏民族象征的龍圖騰。

    而這些都是考古發掘中最為重要的依據和參考。

    紅山之地便是龍與熊的教會點,在這既可以找到龍宗龍源又可以找到熊宗熊源。熊天生屬於北地苦寒物種,熊也更符合北方人堅強豪放粗獷的地域性格。

    關於天熊崇拜我一直堅定的站在教授這邊,教授不是在做“自說自話”似的論證,而是站在前人基礎上的進一步探索和開掘。他把探索的觸角探伸到曆史學界和考古學界的深處中去,在眾多頭緒紛繁的中原和戎狄的文化曆史關係史中去探索新的可能。

    而這種探索不是多種觀點的選擇和理論論述,而是從實物圖像上呈現和證明各區域文化的源流關係,因為,實物圖像不隻是簡單的圖像,而是最重要的文化符號,是民族精神的物化形式,因而圖像所代表的是一種文化傳統、一種精神係統、一種思維方式,一種思想形式,而找到了實物圖像即文化符號的聯係就在某種程度上找到了文化、精神、思維、思想的聯係。正是靠著實物圖像的比較和證明,教授才恢複了被曆史遮蔽、遺忘和扭曲了的中華祖先神話的原貌。

    我們的先祖之所以崇拜熊,這是因為熊的冬眠春出的習性。正是根據這種來自對熊圖騰更廣大譜係的原型意義的把握,教授重新破譯了第一重證據即古文獻和古神話的意義。《太平禦覽》卷五十引《山海經》曰:“熊山有穴,處神人,夏啟而冬閉。是穴若冬啟夏閉,乃必有兵”。

    教授曾經對我解釋:熊穴的“冬閉”,說的是熊在冬季入洞冬眠;熊穴的“夏啟”,則表示熊在春夏之際從冬眠中醒來,重新走出洞穴。分明是熊在熊穴中出出入入。先民是把熊看成了死而複生的神靈,正是循環性的冬眠形象,使熊在初民心目中獲得某種神聖性。

    而原先莫名其妙匪夷所思長期不能解的先祖鯀、禹和啟的神話,正是在這種原型意義的把握中獲得了豁然開朗的解釋。班固在《漢書?武帝紀》中記載,漢武帝說他在中嶽嵩山親眼看見了“夏後啟母石”。

    顏師古給漢武帝的話加注解說:“啟,夏禹之子也。其母塗山氏女也。禹治鴻水,通轘轅山,化為熊,謂塗山氏曰:‘欲餉,聞鼓聲乃來。’禹跳石,誤中鼓。塗山氏往,見禹方作熊,慚而去,至嵩山下化為石,方生啟。

    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啟生。”先秦古籍中還有禹的父親鯀化熊的情節,以及鯀單獨從腹中生育出禹的情節。教授認為:“把祖、父、子三代的出生神話結合起來看,可以看到一種前後交錯呼應的連環敘事情節。禹是石頭母親裂開胸所生出的;禹的兒子啟,也是石頭母親塗山氏所生出的;禹的父親鯀有化熊的特異變形能力;禹自己也擁有化熊的特異變形能力。禹的母親修己有化石頭的變形能力;啟的母親塗山氏也有化石的變形能力。在三代人五個角色中,作為祖父母和父母的四位長者居然都表演場‘變形記’的神話場景。

    把這些化熊化石的男女人物同熊穴神話聯係在一起看,可以概括出一組二元對立:男人,化熊,入穴,死,即冬眠開始:英雄末路;女人,化石,開穴,生,即冬眠結束:英雄再生。”。

    象征大地母親子宮的洞穴,如果總是固定的閉鎖狀態那就充其量隻能孕育生命,當然不可能誕生出新的生命。所以開啟和關閉、入穴和出穴的循環運動,實際上充當著古神話有關夏後氏‘鯀-禹-啟三代神祖敘事的深層語法”、“石頭開啟而生人的神話,其實是熊羆類冬眠動物的周期變化所轉換生成的一種象征性表述:初民觀察到熊進入石頭洞穴冬眠的現象,通過幻想催生出人化熊化石的情節,在神話敘事中喻示個體生命的一個周期的結束和關閉;而冬眠結束重新走出石洞,則是一個新生命周期的開始,神話思維通常理解為死而再生、複活,當屬春天的神話”。

    正是在這個神話思維的維度,教授對“啟”的名字做了進一層的解析:“夏後啟作為標準的熊之傳人,他的名字‘啟’就是其出生神話的提要,或者稱為‘關鍵詞’。‘啟’的出生的故事其實就是以敘事情節來圖解的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季節大轉換”;“所謂‘啟戶’一說,在特指語境中表示打開洞穴之口”。“‘禹生於石’的說法,都是同一個冬眠春出神話‘啟戶’或‘穿穴’原型的不同表述而已”。

    很顯然,教授是把圖像敘事和神話敘事結合起來進行研究的,但說到底還是用圖像敘事解釋神話敘事。鯀、禹和啟的熊神話敘事的原型是在熊圖像的構型那就表現出來的。所謂圖像敘事,就是圖像構型對背後儀式敘事的象征性表達。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無字江山》,方便以後閱讀無字江山第387章 直立的意義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無字江山第387章 直立的意義並對無字江山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