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四章於曆史不一樣的安陵事件!(二合一)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重別樓 本章:第七百七十四章於曆史不一樣的安陵事件!(二合一)

    熊啟一死,秦國的相邦大位暫時沒了人選。

    真要論起來,這一次的王道寬法事件,起始於廷尉府。

    按道理,李斯是難辭其咎的。

    可是,李斯身處斡旋之中,隻有嬴政等數人知道,李斯是在蘇劫的受命下提前給儒門下了坑。

    從明麵上來說,李斯功勞是有,但是不能說在明處。

    不獎不罰,也算是最好的結果,當然,李斯並沒有半點的沮喪,反而,作為臣子,在最為合適的時候,暗中的立下功勞又不求賞賜,在嬴政心,無疑再次給了李斯一個大大的讚字。

    宗室決議!

    相邦大位由國公暫領。

    隨即,蘇劫以國公爵位被任命為秦國的右丞相!

    朝野上下,也終於將這一次的儒門大案定下了綱調,詔書傳遍天下之後,可以想象的到,天下士子必然能再次深刻的認識到當代的秦王對法製的態度。

    事情隨著數日的傳播。

    首先,便傳到了關中百姓的口中。

    讓人意外的事情發生了,坑儒焚書,居然沒有一個百姓說半個不好。

    這一點,讓秦國朝野大驚不已。

    嬴政本做好了,被痛罵的覺悟,但現在一看,這個擔心還是多餘了。

    此事,蘇劫命人四處探清民情。

    朝堂之上,蘇劫上前一步,道:“大王,民間之情,臣已然知曉,特來稟報。”

    嬴政點頭,說道:“丞相請說。”

    百官也都紛紛看來,他們也都極為意外,若說商君的焚書令,幾代君王不敢做,唯獨大王做了,按道理,應該是被痛罵才是。

    蘇劫接著說道:“民間所言,據實而論,大王以及我大秦在儒家大案中並沒有錯,儒家作為一個被我大秦和大王如此器重的學派,意欲統領天下文章和文明,不思為國效力,卻做出那多烏七八糟的事情,此乃不忠,然而,在我等看來,儒家士人確實在階層中頗有聲望,可是,卻恰恰在民眾中最是沒有聲望,別的不說,就說,儒家向來所言,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不愛勞動這一則,便被百姓多視為痞子懶漢,再加上那些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之類的話,俯視百姓,不將百姓歸於一類,豈有民望?”

    蘇劫說道這。

    群臣紛紛點頭稱是。

    儒家雖然口說,民為貴,君為輕,但是,真要說其來,儒家的道義在言論上從來沒有看中過百姓,這個道義同樣也不單單針對百姓,於之有仇者從來不被儒家放過。

    比如,孔子和少正卯當年一起開學堂,可是,孔子門下的學生經常都偷偷跑去少正卯的學堂。

    這件事惹怒了孔子。

    孔子記恨之下,當了官,第一件事就殺了少正卯。

    這樣的作派,無疑是讓人不齒,尤其是百姓不齒。

    蘇劫說道:“此次,儒家所鼓噪的,恰恰又是民眾最苦不堪言的分封製,因為我大秦的法製,奴隸得以成平民,平民得以有田可耕,有衣可穿,有食可吃,若是回到分封製,不等於將百姓的立足之本給重新剝奪了嗎?所以,百姓誰也沒說儒家好,此番,聽到大王頒布天下的詔令,十有八九都是喊殺得好,儒家該殺!”

    嬴政點了點頭。

    沒有說話。

    大堂上,沒有任何一個臣子驀然開口。

    然而,李斯和蘇劫才知道,嬴政,真的殺了儒生嗎,並沒有,真正的儒生,都被發配了,而坑殺的四百六十七人,全部都是術士。

    可是,在天下人看來,嬴政是坑殺的儒生。

    嬴政為什要這做呢!

    自然是,千古一帝,帝王仁心。

    ……

    安陵城。

    安陵君在城樓上,眺望著西麵的秦軍大營,李信大軍駐紮在那已然有半個多月,期間,每日都會派人前來說借地之事。

    然而,他的主國被秦國滅了,當初,本就抱著必死之心,召集了城中的兩萬士卒準備前往魏國於魏國舍身負義,可誰也想不到的是,秦國居然直接開始給魏國重建領地,絲毫沒有在進犯他們的意圖。

    安陵君對著身邊的項梁說道:“本君是不是對秦國有什誤解?”

    若說當初,秦國不打安陵,也可以說是忙於修建土地,無暇顧及他們,可是,這兩年過去了,今日秦國可以說已然大軍壓境,可是,秋毫不犯不說,還和和氣氣的命人來和自己的這個城主來談借地,就說現在秦國二十萬大軍已然就在城外幾十,城中的百姓都本以為殺身滅國之禍即將到來。

    可是這大軍秋毫不犯?

    城中更是傳出了秦國乃是仁義之軍的流言。

    一時讓安陵君升起了疑惑。

    如果是這樣的話,即便要和秦軍死磕,那民心都不在了,怎號召?

    項梁說道:“安陵君此問到是有些明知故問之嫌啊。”

    安陵君看去,莫不說話。

    項梁說道:“秦國滅魏之後,這中原動蕩多生,天下大國小國更是惶惶如喪家之犬,秦國莫非就不擔心那些被滅了的老世族蠱惑人心而舉兵作亂的借鑒?四國連滅,秦國此舉便是在效仿周公平定管蔡之亂,保留些許德政之名的小封國,以為舊王族貴胄之出路,從而化解老世族的亡國仇恨,對複辟作亂乃是釜底抽薪。”

    安陵君聽完,若有所思。

    隨即,便率眾回到了府邸。

    項梁離開之後,安陵君叫來了他的心腹唐且,於是問道:“這件事,先生如何看啊。”

    項梁沒有直說,但是話的意思,終究還是那句,到底是借還是不借。

    唐且捋了捋胡須,說道:“君上所憂,終歸是不願卷入秦楚之爭而已,不管秦國此等做法是否釜底抽薪,對我安陵這樣的小國而言,並不重要,倘若置身於中,不管秦楚哪方相贏,對安陵都不是好事,倘若我等不相助於秦,楚勝,則必惡於秦,秦勝安陵百倍千倍,攻楚尚需用力,攻安陵根本是翻手之間,可若是秦勝,可畢竟安陵對於秦國來說,是滅楚的樞紐,在秦看來,不相助於秦,便等於助了楚,到時,無論如何,皆難以置身於世外啊。”

    安陵君聽完,說道:“知我心者,先生也,本君祖上受封於魏襄王,不曾逾越半步於中原寸土之毫厘,也不願這五十封地,卷入天下斡旋之中,項梁乃是本君之故交,此番來的目的,雖然其說,但本君安能不知,可終究,事勢無償,本君豈可因為私義而誤臣民的道理?”

    唐且欣然點頭說道:“君上能夠審時度勢,沒有固執於對秦國的仇恨,此乃值得慶賀之事,天下滄桑多少人都是因為彌蒙了雙眼,而做出了錯誤的決定,臣雖不知其然,但至少,秦國壓境,舉城百姓並無慌亂,依舊日升而作,日落而息,說到底,他們到底是相信安陵君,將自己托付給了安陵君。”

    安陵君接著說道:“楚國,也太看得起本君了,你說的對,雙眼若是蒙塵,便會自取殺身之禍,可是,本君的擔憂你可知道?”

    唐且點了點頭,說道:“秦國若是失去了耐心,一旦為了滅除而選擇攻打安陵,大王便失去了自己的封地,臣民也失去了自己的性命,君上所圖,隻有一點,保留自己的土地,置身於事外。”

    安陵君說道:“不錯,可是,天下息壤,誰可獨善其身?本君想置身事外,終究是水中撈月!那若是答應,秦國一旦進了安陵,那安陵,還是本君的嗎?”

    唐且想了想說道:“若想讓秦國答應,未必沒有辦法。”

    “哦?先生說來聽聽,有何辦法?”

    唐且接著說道:“秦國入駐安陵,秋毫不犯,此必然屬於秦王的囑托,秦滅楚,非一日可成,安陵作為樞紐,是攻是借,依舊還是秦王說了算,秦軍輕易不會動用大軍,既然每日秦國都派遣人來勸說,那不如晾著他們不管,等到秦國失去了耐心,必然會對安陵進行最後的一番勸說,那時,君上便提出,讓秦王下旨,保留安陵於事外,當可借地,有了秦王詔令,以秦王秉性,必然因為一個小小的安陵而失信於天下。”

    安陵君思來想去,說道:“不錯,能夠拖延秦軍一些時日,也算本君對項梁有個交代了,希望他能理解本君吧。”

    ……

    李信很煩躁。

    二十萬大軍居然卡在一個小小的安陵城,而攻楚大軍本就以淮北為核心,安陵就是最好的後援大本營,整個背後,都是秦國的土地,可謂是要糧食有糧食,要兵員有兵員,要山川有山川。

    此前,他剛剛一抵達安陵。

    嚴格按照國公的吩咐,絕對不可動用武力。

    隨後,他先是讓辛勝前往安陵會商借地之事,遭到了安陵君的拒絕,隨後,章邯再次前往安陵赴會,亦被拒絕。

    最後,自己親自去了。

    安陵君居然隻派人說了一句,安陵不可借,連本人都沒會見。

    此時,李信幕府聚將,看著一幹大將都坐在左右不發一言,想想此前出征之前,自己的信誓旦旦,頓時怒火中燒,這是他第一次以主將的身份,去攻克最大的楚國。

    意義不可謂不大。

    居然還沒抵達楚國,就被安陵給困住了。

    頓時一腳踢翻了大帳中的銅人立燈,大罵安陵君禍害秦國大事,怒道:“攻楚乃是欲行天下統一之大業,安陵君冥頑不靈,傳本將軍令,明日拔軍占了安陵。”

    李信的話一出,讓辛勝,章邯,趙佗等人愣怔住了。

    楊端和頓時高聲說道:“將軍萬萬不可,若是出兵,寧不記得大王的十六字長策?會失天下之心,豈非因小失大。”

    李信一聽,頓時冷靜了些許。

    秦王的十六字長策,乃是,法王並舉,鎮撫並行,安定中原,以消複辟。

    這所謂的法王並舉,便是嬴政希望看到的真正的王道。

    而不是鼓噪複辟的王道。

    正是基於這樣一個長策,所以,秦王每滅一國,便會保留國君的性命,然而,在這個王道下,真正留下了的兩國便是衛國和安陵國。

    保留衛國,在於能夠最好的彰顯秦國的承襲,弘揚華夏傳統的國策。

    安陵國,則是中原三晉之中唯一一個勉強可以稱之為國的封地。

    當然,這個國緊緊就是一座城池。

    保留安陵則是彰顯秦國對並非古老的新世族同樣給予尊奉的國策,如果一旦攻打了安陵,就等於秦國自扇耳光,此前的一切信義將會轟然盡失。

    同樣會被列國的餘孽給利用。

    這就是失了大。

    李信說道:“是本將失言了,不過,此番攻楚何等重要,諸位應該清楚,倘若安陵君如何也不肯讓步,我等如何攻楚?此人軟硬不吃,油鹽不進,我等如何是好?無法攻楚,到時,便是待軍之罪。安陵不能成事,安定中原的大方略便將流於無形,前後都是罪,誰有良策?”

    李信的目光在眾人臉上掃過。

    其實眾人和李信一樣,根本就沒得辦法。

    章邯想了半天,隨即說道:“將軍,若非萬不得已,我等仍應對既定方略一力貫行到底,其餘諸事不可另生節枝,既如此,借地不成,不如換地。”

    李信頓時神色一亮。

    說道:“如何換地?”

    章邯說道:“派遣特使,星夜趕回鹹陽,向大王說明安陵之事,我等的建議,便是想辦法將安陵北遷,以地易地,這樣,我秦國長策不失,又能得安陵,於天下也不失信義,一舉多得,大王目光長遠,必然不會拒絕。”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秦開局時間倒退三十秒》,方便以後閱讀大秦開局時間倒退三十秒第七百七十四章於曆史不一樣的安陵事件!(二合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秦開局時間倒退三十秒第七百七十四章於曆史不一樣的安陵事件!(二合一)並對大秦開局時間倒退三十秒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