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章 太皇太後:向太後還是太年輕了
見著向太後憂心忡忡的樣子,趙煦隻是略作沉吟,便道:「母後,兒以為,還是當先安撫慰勉呂相公和李相公才是!」
向太後點頭:「吾早已下旨慰勉,並賜兩位相公茶酒……」
賜給茶酒,在大宋就是皇帝慰留宰執大臣,並向中外昭示不會動搖對宰執大臣信任的暗示。
因為,通常賜大臣茶酒,都是發生在皇家有喜慶事情的時候。
譬如節慶冊後皇子降生立儲以及國家大典的時候。
趙煦搖頭道:「這恐怕不夠!」
沒有人比趙煦更懂大宋的士大夫文官!
若在一開始,向太後就直接下場,賜給宰執茶酒。
那,這場風波大抵不會發展成現在這個樣子。
而到現在這個地步,再想靠著單純的機械降神,就穩定政局,顯然已不可能。
沒有人是傻子。
事情都已鬧到了現在這個地步!
呂公著和李常,已經被逼到上劄求去了。
至少,對於那些攻擊呂公著和李常的人來說,已無多少妥協空間。
甚至可以說,在這些人眼中,現在的局勢,已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程度!
不會有人肯輕易退卻的。
向太後聽著,卻是驚訝起來,問道:「這是為何?」
在她想來,隻要宮中昭示自己的態度,那做臣子的就應當知趣識趣,免得平白惡了宮,招致災禍。
如此,當前混亂的朝局,至少也當安定下來。
趙煦輕聲一笑:「子曰成仁,孟曰取義,成仁取義,雖千萬人吾往矣!」
「士大夫中從不缺殉道者!」
但,這是假的!
是忽悠向太後的話。
也是那些文官們,會掛在嘴邊,用來解釋自己的行為的理由。
至於真相?
其實是恐懼!
恐懼宰執們喘過氣來後如疾風驟雨般的報複!
所以,大宋的台諫官們,才會那頭鐵的喜歡死磕。
因為,死磕不一定會死。
但投降一定輸!
具體到現在的局麵,就更是一個標準的大宋官場囚徒困境。
向太後楞了一下,想起了閨閣中的教育。
士大夫們似乎好像大概是這樣的吧?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取義成仁,在所不惜。
於是,她看著趙煦:「那……依六哥之見,該當如何?」
趙煦沉吟片刻,然後對向太後道:「且容兒明日召見呂李兩位相公問對之後,再做計較!」
向太後想了想,道:「為今之計,也隻能如此了!」
她是真的沒有處置這樣混亂的政局的經驗。
如今的朝堂上,新黨舊黨互相撕咬。
彼此內部,更是分成一個個派係,瘋狂互咬。
而且,每個人都是義正言辭。
所有人都覺得,自己是在為社稷除奸,為朝堂正風氣,為天下樹綱紀。
……
趙煦走後,向太後靠著坐褥,半閉著眼睛,似乎想著些什?
「娘娘……」
石得一被人帶到她麵前。
向太後睜開眼睛,看向這位先帝留下的大貂鐺,問道:「近日來,親賢宅中兩位大王,可還安好?」
「回稟娘娘,據太醫言,兩位大王身體都頗為康健!」
「這樣就好!」向太後悠悠道:「近來京中天冷,著有司好生留心親賢宅,兩位大王及夫人王子若有所需,不必請旨,立刻賜給!」
「諾!」石得一秒懂。
「對了……」向太後似乎是起了什事情似的,忽然問道:「兩位大王,近來可曾入宮,到太皇太後處問安?」
「回稟娘娘,揚王三日前,曾到慶壽宮中,問過太皇太後安……」
「至於荊王?」石得一躬身答道:「臣記得,似乎隻在初一時,攜夫人王子等,入宮謝恩……」
「當時,荊王不止到了慶壽宮,還到了娘娘和大家處謝恩……」
向太後點點頭,感慨道:「國有賢王,社稷之幸!」
石得一哪還敢接話,隻能低著頭,一言不發。
向太後想了想,然後問道:「石得一啊,可知揚王在給太皇太後問安的時候,都說過什話?」
石得一答道:「回稟娘娘,以臣所知,揚王到慶壽宮,隻是問安,太皇太後答躬安後,便被太皇太後旨意勒令回府,前後停留慶壽宮不過一刻!」
向太後聽到這,下意識的握緊了拳頭。
她心中,此刻隻有四個字:欲蓋彌彰!
揚王,在慶壽宮的地位,向太後很清楚。
那是寶貝兒子,是心肝!
現在心肝寶貝兒子入宮,不過一刻鍾就被勒令回府。
這不符合太皇太後的性格!
這其中,必定有著不為人知的事情。
而且……
揚王入宮的時間,太微妙了!
三日前?
揚王入宮後,朝中的黨爭就發展的不可收拾了。
有這巧合的事情嗎?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