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5章 國家製度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公子許 本章:第5145章 國家製度


大唐與大食分立東西,皆當世強國,但兩國在本質上卻完全不同。

大唐之強盛在於製度,完善的製度使得帝國良好運轉,無需明君、無需良將,隻要其國內沒有內亂、沒有掣肘,這架完美的國家機器自我運轉之下,便足以抵禦任何外來侵略。

但這也正是大唐的弱點。

何謂“製度”?

簡而言之,便是“規則”。

一切都要在規則之下運行。

大唐可以勞師遠征,但不能持久,因為大量消耗糧秣、兵力,就損害了國家利益,君王存在的最大意義便是維護國家利益,一旦與此相悖,君王的權力便要遭受限製,甚至顛覆。

連續在西域、河中展開大戰,甚至將西域戰區長久繼續下去,必然得到大唐國內強烈反對,來自於內部的掣肘足以使得安西軍的戰略難以為繼,即便是房俊也無法壓服各路反對聲音。

“規則"是一柄雙刃劍,得益於規則,就要受製於規則。

一旦破壞規則,其反噬足以天翻地覆.….…

而大食則完全不同。

與其稱其為“國家”,倒不如說是一個部落聯盟",哈發受命於“真神”獲取最強大的世俗權力,以強橫之武力展開征伐,推行信仰的同時,通過戰爭攫取財富、物資,征服異族而不斷壯大。

可以說,整個大食的運行皆在於哈發的強權,以戰爭的模式維係國家運轉。

通過破壞、摧毀、殺戮、掠奪來發展壯大。

他們從不建設,隻會破壞。

隻要哈發願意,某種程度上就可以肆無忌憚的征伐各族組成聯軍,對大唐進行無休止的戰爭。當今次大食戰敗、明日卷土重來,安西軍還能籌集足夠的糧秣輜重,再打一次“西域之戰"嗎?皇帝、大臣、世家、門………會允許一支數萬人的部隊長期駐紮於西域,不斷消耗糧秣輜重嗎?房俊微微頷首:“大論見解深刻、鞭辟入,大唐的確不可能長期在西域保持戰爭狀態,這是掣肘,但也正因如此,才彰顯出大唐製度之優越。”

祿東讚不得不予以認同。

天下沒有最好的製度,國家也好、部族也罷,最重要是因地製宜、取長補短,“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別國的好製度,照搬過來未必適用於自己。

但所有的好製度必然有一個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共同點,那就是君權必須得到限製。

大食也好、拜占庭也罷,他們的君權的確得到限製,但高高在上的“神權"卻恣無忌憚。

而這一點,大唐做的最好。

他深入了解過大唐的製度,無論是軍機處、亦或是政事堂,將軍政分開,既相互對立、製約,又彼此協同、互補,輕易不會出現文官指揮戰爭、武將淪為傀儡,或者武將掌握大權、隨意幹涉政務那等混亂情況。軍政雙方、各司其職,皇帝更像是一個大管家,提綱契領、平衡各方,而不是“王權霸道“言出法隨”。再優秀的個人也會犯錯,而一個專業的團隊所做出的決定,必然照顧了盡可能多的利益,肯定比個人決斷更加合理、也更加穩健。

但是大唐的這一套製度,無論大食、亦或吐蕃,想學也學不來。

若是照搬過來,頃刻間便摧毀了原本賴以立國的權力構架,陷入混亂、無序,分崩離析隻在旦夕之間.……

房俊端坐,目光湛然:“帝國當然不可能支撐起在西域發動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但是對於安西軍來說,這一戰也用不到曠日持久。”

祿東讚不解:“即便大唐此戰獲勝,但也僅隻是擊潰大食軍隊而已,想要全殲絕無可能。不能予以全殲,這些潰兵逃回大馬士革,很快又會被整編、組織,不久之後還會繼續攻伐西城域.……二郎如何應對?”房俊笑道:“這是戰略機密,暫時無可奉告,不過大論既然身在軍中,用不了多久便會親眼目睹。祿東讚搖搖頭,對房俊裝神弄鬼無可奈何,但他依舊心存懷疑。

二十萬大軍想要擊敗不難,但想要徹底將其摧毀、使其不能卷土重來,卻是難如登天。

上一次“西域之戰"唐軍大獲全勝,甚至差一點將穆阿維葉留在這,可這才幾年時間大食便再度組織軍隊、興兵來犯?

裴行儉這時問道:“是否依照計劃行事?”

房俊頷首,道:“傳令薛仁貴,無需在意羅斯城,其部前出追著敵軍潰兵至可散城,要給予敵人壓迫,使其自亂陣腳。另外,咱們一起去看看那位大食將軍阿米爾,據聞此人去年率領摩下軍隊將波斯殘餘全部殲滅,使得波斯全境納入大食之版圖,卻不知是何等人傑?”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唐錦繡》,方便以後閱讀天唐錦繡第5145章 國家製度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唐錦繡第5145章 國家製度並對天唐錦繡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