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神玉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小神 本章:第261章 神玉

    您可以在百度搜索“無字江山 酷筆記()”查找最新章節!

    考古學中最講究追根朔源,找到曆史的根源是每一個考古人的夢想,而追隨根源的線索可能是一張八仙桌可能是一塊石頭也有可能是一塊岫岩玉。

    人們對於玉器的喜愛和推崇從古至今從未間斷過,一開始是貴族到後來的平民老百姓,所以在中國自古就有黃金有價玉無價的說法。

    岫岩玉因為到現在也價格便宜產量巨大所以並不是玉石市場上的極品和稀罕物,但是那是普通老百姓的角度,以我考古角度來說對岫岩玉卻是心懷感激的,因為追隨著岫岩玉的玉路我們便可以打開中國曆史文化的一扇窗。

    時間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玉器出現了由禮器轉向佩飾的趨向,出土的這一時期玉器,以河南光山縣黃君孟墓等最為重要。

    黃君孟墓為春秋早期墓葬,其出土的玉器有環、璜、魚、獸麵等,其中有許多透明度較高的岫岩玉。同樣在戰國中山國王墓出土的古玉器中,也有許多岫岩玉。

    到了秦漢至南北朝時期,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力的增強,絲綢之路的進一步暢通,科學技術與各類手工業的發展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大批精美玉器的出土,尤其是玉衣的出土說明了漢代玉石產業的繁榮。

    1968年,河北滿城出土了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王後竇綰的兩套金縷玉衣,距今2000多年,轟動了世界,被稱為“中國古代藝術的瑰寶”。劉勝的玉衣由2498片玉組合而成,竇綰的玉衣由2160片玉組合而成。經鑒定金縷玉衣的玉片是由岫岩透閃石老玉所製,金縷玉衣的出土,證明了岫岩玉的開發利用在漢代已有相當規模,並被王室大量使用。

    國內外的人們隻知道金縷玉衣的了不起,隻知道中山靖王火了卻很少有人清楚金縷玉衣的材質正是來自岫岩。然而曆史往往就是這樣,人們隻會選擇的記住某一方麵而忽略了也許更重要的方麵。如此循環往複不會停止,除非哪一天真的地球毀滅。

    到東晉和南北朝時期,岫岩玉繼續被王室大量使用,如東晉的龍頭龜玉印、南北朝的獸形玉鎮等,都以岫岩玉為原料雕琢而成。

    唐宋到元明時期,有關玉器和玉石的名稱屢見史書,並且在宮廷用玉中被用來“分尊卑,辨等列”。

    明中期以後,琢玉工業有了顯著發展,出現了北京、蘇州、揚州三個著名的琢玉中心。

    明代晚期宋應星撰寫的《天工開物》中關於玉的產地曾明確指出:“朝亞北太尉山有千年璞,中藏羊脂玉,與蔥嶺美者無殊異”。

    著名考古學家夏鼎先生認為此玉產地就是現在岫岩產玉的地點。這說明明代岫岩玉不僅被開發利用,其上等羊脂玉還被玉石行業看好。我國著名古玉收藏家、鑒賞家杜心所收藏的出土和傳世的161件曆代古玉中,經鑒定,其中就有47件是岫岩玉。

    包括唐宋的獸首玉杯、元代的玉耳蓋瓶、明代的龍頭玉環等等。曆史進入清代,中國的玉器發展到鼎盛時期,尤其是清盛世的康熙、乾隆朝,更以玉為重,玉肆作坊遍布朝野,用玉琢玉盛行於世。

    由於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安定,再加之岫岩處於東北清王朝的發祥地,於是岫岩玉迅速進入較大規模的開發時期。

    清鹹豐七年所修的《岫岩誌略》載:“岫岩石”(岫岩玉)“石具五色,堅似玉,……邑北瓦溝諸山多有之。道光初年,偶有玉工采製圖章諸文具稍供清玩,後遂盛行於都市。好古之家,每雅意購求,往來士夫,亦必充囊盈,爭出新式,分贈知交,以為瓊瑤之報”。

    由於清中葉,西北連年戰爭,導致西北玉路受阻,於是使岫岩玉迅速進入較大規模的開發時期。在現今岫岩玉兩大主要產地,哈達碑瓦溝、偏嶺細玉溝都發現了古玉礦遺址。一處為斜井玉礦,一處為露天古玉礦。

    椐有關史料記載,瓦溝荒溝東礦區,就是同治十三年,一王姓沿著古礦坑遺跡發掘發現並開采形成的。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無字江山》,方便以後閱讀無字江山第261章 神玉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無字江山第261章 神玉並對無字江山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